返回 大宋河山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0章 忆往昔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bsp;   秦、周对王家三郎之才华斐然少不得一番赞赏溢美,彼此惺惺相惜。

    期间,秦观说起一桩雅事,当事人便是杭州名ji琴操。

    秦少游曾作词《满庭芳》曰: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……此去何时见也,襟袖上空有啼痕。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黄昏。”(注2)

    此词用门字韵,是写给他所眷恋的某歌妓的,情意悱恻而寄托深远,杰作也。

    某日,西湖边上有人闲唱这首《满庭芳》,偶然唱错了一个韵,把“画角声断谯门”误唱成“画角声断斜阳”。刚好琴操听到了,说:你唱错了,是“谯门”,不是“斜阳”。此人戏曰:“你能改韵吗?”琴操当即将这首词改成阳字韵,成了面貌一新的词: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斜阳……伤心处,长城望断,灯火已昏黄。”

    秦观笑叹:“此词经这琴操一改,换了不少文字,但仍能保持原词的意境、风格,丝毫无损原词的艺术成就,若非大手笔,岂能为也!”

    周美成捋须而笑:“真乃巾帼不让须眉,女中亦多才子。”

    能让秦、周二人交口称赞之人,自非等闲之辈,王棣遂记下了“琴操”这个名字。但聂胜琼却与琴操颇有渊源,倒真是出乎意料。不过也对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身负才学之人所交者自非胸无点墨之辈。

    说起来,琴操之于杭州犹如聂胜琼之于金陵,皆为当地最受追捧的名ji,趋之若鹜者如过江之鲫,不可枚数。

    在金陵,清倌人聂胜琼所识多青年才俊,如李之问、王棣者。琴操在杭州冰清玉洁,卖艺不卖身,红极一时,便与苏轼亦有往来。

    据传,琴操颇通佛书,解言辞。某日,苏轼游西湖,所坐船只与他船相撞,幸无大碍。另一舟上游客便是琴操,她得知对方便是新任太守、鼎鼎大名的苏轼,即为东坡抚琴一首,同游者、东坡的好友佛印称为“百年难得一闻”。

    又某日,苏轼邀琴操再游西湖,戏谓琴操曰:“我作长老,汝试参禅。”琴操敬诺。子瞻问曰:“何谓湖中景?”对曰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“何谓景中人?”对曰:“裙拖六幅湘江水,髻挽巫山一段云。”“何谓人中意?”对曰:“随他杨学士,鳖杀鲍参军。如此,究竟何如?”子瞻曰:“门前冷落车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妇。”

    这是东坡居士想劝说琴操从良,却不想好心办了坏事,好似一语惊醒了梦中人。

    琴操这般言说:“谢学士,醒黄梁,世事升沉梦一场。奴也不愿苦从良,奴也不愿乐从良,从今念佛往西方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王棣抚额而叹,这苏学士真是……才子风流啊。想当年,他首次为官杭州,便写了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浓妆淡抹总相宜”的诗句,并纳了年幼的王朝云为侍女,萝莉养成哪。今年高寿几何来着?五十有四了,在这年代还真可算是高寿了,仍是……宝刀未老啊。正所谓,老骥伏枥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壮心不已。嗯,风流无改鬓毛衰。

    可惜了,落花有情流水无意。这位琴操姑娘对苏大学士唯有尊服,显然是未有男女之情的。也对,“苍苍白发对红妆,一树梨花压海棠”这种事雅则雅已,大抵是没几个“红妆”甘心情愿的。东坡居士作诗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,大概是嫉妒的吧。

    王棣很为自己的发散思维抱歉,不能这么揶揄老苏同志的好不好。不过,他对“从今念佛往西天”的琴操妹子倒是多了几分兴趣,究竟是看破红尘还是欲擒故纵?

    答案似乎是前者。苏轼还是出手援助,替琴操赎回契约落了良藉。这女子自是感激涕零,也应了苏轼没有出家为尼,只在城西觅处僻静处安身,凭着教人琴技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,算是彻底告别了往日灯红酒绿的生活。

    浊世白莲哪,这女子,还真是出淤泥而不染。

    这年头,但凡经教坊司训练出来的,察颜观色、八面玲珑是必修课,要不然怎么取悦客人?事实上,在这等场所待的时日久了,难免被污染同化,能有几个秉持初心不变的?最好的出路就是让人赎身落藉成人小妾外室,命再好些,熬个三五年说不定就能获得自由身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女子,居然能遇上两个,琴师?王棣暗叹,无巧不成书呐。

    不过,怎么就牵扯上摩尼教了?

第50章 忆往昔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